行走在聊城的大街小巷,能深刻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生机与活力。
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是完善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
不断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县域、乡镇、农村延伸,公共服务一体化覆盖,已转化为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秀美的口袋公园,焕然一新的老旧小区,路面硬化、楼道亮化、环境绿化、污水净化……一系列“微改造”“微更新”体现了城市建设的速度和温度,使民生成为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的更新。近年来,随着济郑高铁开通、济南都市圈获批等众多利好因素不断叠加,聊城市紧抓机遇,聚力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东阳高速、德上高速等多条高速开工建设,稳步推进雄商高铁建设,力争聊城机场早日开工建设,大交通格局擘画出城市腾飞新图景。
在宽阔平坦的聊城大外环路上,来往车辆有序行驶着。通车以来,这条全长 121.057 公里,途经茌平区、东昌府区、开发区、高新区、旅游度假区,涉及 17个乡镇164个村的聊城交通“新动脉” 车流量上涨明显。
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突出市县一体、提升城市品质,纵深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完善城市功能,强化中心集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构筑协调均衡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大外环的正式通车,标志着聊城在城市发展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这将进一步促进城乡间的深度融合协作,迎来多领域互联互通的广阔前景,串起 “交通强国 聊城样板”的关键一环,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快速推进,聊城市把提升城市能级作为战略要务“,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加快融入重大区域战略,主动服务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抢抓茌平、东阿纳入济南都市圈的战略发展机遇,在区域协同融通上提质增效,实现资源共享,加快城市更新,进一步加大新型城镇化推进力度。
在聊城市工人文化宫游泳馆,不少身手矫健的游泳爱好者不停变换泳姿,享受运动的乐趣。一旁的浅水区里,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嬉戏,浪花翻腾间,欢声笑语不断。
一座座口袋公园建设完成,一间间城市书房拔地而起,一批批运动场地修缮完毕,一个个老旧小区改造稳步推进……城市因“人”而变,方能更美。一直以来,聊城市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断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契机,补齐城市建设短板弱项,为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新格局注入强劲动力。
城市品质的提升吸引了城市人群的增加,在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的情况下,住房供给问题不可忽视。近年来,聊城市着力在住房保障政策上下功夫、出实招,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实施好多项支持措施,稳妥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稳妥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助力新市民、青年人、低收入群体实现安居。“保交房”、安置房建设攻坚战成效显著,回迁安置攻坚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力推动高品质住宅建设工作走深走实,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
与传统城镇化聚焦于城市不同,新型城镇化聚焦于城乡融合发展,既关注城市的进一步现代化,也关注乡镇地区的发展。为了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聊城市实施“强县进位、弱县赶超”对标提升计划,“一县一策”打造县域产业地标,着力打造一批五百亿、千亿级产业园区,加快镇域经济崛起,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更是深入改革、接续奋斗的推进器。以人为本、遵循规律、分类施策、集约高效,才能确保新型城镇化建设行稳致远。地处黄河和大运河的交汇点上,站在重要的历史节点,聊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提速,一幅幅满足群众期盼的幸福图景正徐徐展开。
来源:聊城日报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