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聊城市城镇化工作纪实
时间:2015-01-14 14:26:41
字号:
来源:http://tsw.liaocheng.gov.cn

俯瞰聊城城区,一幅雄伟壮观的画卷映入眼帘: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一条条宽阔整洁的道路,一片片勃勃生机的绿化,一盏盏流光溢彩的明灯,一个个如火如荼的建设现场……这一组组画卷彰显着聊城这座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焕发出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古诗的意境诠释了聊城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的磅礴气势和辉煌成就。自去年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确立了“东融西借、跨越赶超,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的奋斗目标以来,全市上下在“双百大城市”战略的动员令中,携手并肩、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擂响了全市人民同心共建“双百大城市”的战鼓,掀起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滚滚浪潮,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聊城正成为鲁西大地一颗璀璨的明珠。

环顾整个水城,无论是市城区还是县(市区)都干得红红火火、轰轰烈烈,很多去年还是规划阶段的项目已经变为现实,一个个拆迁工地成为拔地而起的安置区和商务区,不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生态环境建设都让人眼前一亮。可以说,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我市城乡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化,不论是发展规模还是建设标准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不论是城市还是村镇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全市呈现出绿化有层次、美化有品位、净化有情调、亮化有特色的和谐宜居之美。

2014年是我市城镇化推进力度最大、投入最大、变化最大的一年。全市新建改建城乡道路1780公里,新增绿化面积2047公顷,均相当于过去10年的总和。回迁安置房建设成绩显著,无论是开工量、竣工量,还是奖补资金额都居全省第一位,聊城棚改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市城区城建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徒骇河滨河大道、“五环聊城”、中华水上古城、市民文化活动中心等项目实现阶段性建设目标,彰显了城市特色。一大批道路、绿化和供暖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县(市)城区道路宽阔,高楼林立,环境优美,散发着现代化的气息。小城镇建设成为城镇化工作的新亮点,农村新型社区圆了世代农民的住楼梦。城乡环卫一体化,开辟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新纪元。这些沉甸甸的荣誉和硕果,凝聚了多少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这背后是无数建设者锐意改革、砥砺勇气、攻坚克难的奋斗历程!

各级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看准了就要大干实干快干。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都对城镇化工作高度重视,确确实实做到了摆在议事日程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去年以来,围绕“双百大城市”三年攻坚战,全市上下比着干、争着干、追着干、拼着干,形成了百舸争流、比拼赶超的生动局面,城镇化工作成为聊城跨越赶超的一大亮点。我们看到的是,从市委、市政府到县市区各级领导都亲自部署、亲自组织、亲自上阵,大家想的最多的、议的最多的、干的最多的就是抓城镇化。

2013年11月份以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3次高规格会议,其中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观摩活动,市几大班子领导同志、市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一直到乡镇办事处书记都参加了会议,这在聊城建设工作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12月初这次观摩活动,在年终岁尾、各项工作都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用了3天半的时间来观摩和召开会议。林书记专程从北京赶回来主持会议,王市长多次研究调度会议安排情况。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党政一把手都亲自部署、亲自组织、亲自上阵。可以说,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市委市政府的孜孜期求,上级领导的殷切期望,双百大城市的宏伟蓝图,目前正在这片热土上变为现实,极大地激发了全市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干劲和热情。

投资力度前所未有

只有大投入,才能实现大发展。全市预计完成住房城乡建设总投资980亿元,连续两年突破900亿元,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总投资的45%;城镇化水平预计增加2个百分点,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农业转移劳动力和消费群体,可拉动GDP增长约3个百分点。全市预计完成房地产业总投资453亿元,同比增长120%,仅市城区在建面积就达到了2000多万平方米,有力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建筑、建材、家电等相关行业发展。建筑建材业完成投资410亿元,同比增长62%,从业人数达到15万人。房地产和建筑业作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安置房建设前所未有

“房屋简陋,冬天漏风,夏天漏雨,没有公共供暖,只能烧煤球炉取暖;交通不便,村内道路七扭八拐,小胡同只有两三米宽;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生活环境差”――这是聊城市所有棚户区的真实写照。2013年,我市完成棚户区征迁1672万平方米,成为推进城镇化工作的“起爆点”,创造了“聊城速度”。为了兑现对群众的承诺,市委、市政府将2014年确定为“回迁安置年”,并将“以回迁安置为重点打好新型城镇化这场硬仗”作为全市八场硬仗之一进行部署,全市上下怀着“像为自己的父母建房子一样”的态度,千方百计加快回迁安置房建设步伐,过去的棚户区正在变成一座座高楼。

“住有所居”是百姓心中根深蒂固的期盼,如今,这个美好的夙愿正在聊城棚户区改造的实践中变为现实。全市共规划回迁安置项目197个、10.7万套,总面积达到1386万平方米。目前已开工(含建成)195个项目、96218套,建筑面积1169.36万平方米;其中建成159个项目、66138套,建筑面积827.99万平方米。国家和省对我市棚改工作给予了极大支持,今年全市有96个项目、39688户列入了中央和省棚改计划,居全省第1位,获得上级补助资金9.2亿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3531套,开工率突破100%。通过棚户区改造,广大居民从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城中村,住进了供水、供电、供热、供气以及商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的新社区;原来每平方米市值仅几百元的平房,换成了每平方价值几千元的新楼房,广大群众热烈拥护。我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住建部赵琦副司长、王军民副书记、孙绍聘副省长、省住建厅宋军继厅长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央维稳办工作简报、新华社内参、人民日报等多个中央和省级媒体报道了聊城的棚改工作。

城乡面貌变化前所未有

一年以来,我市城乡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让每个人都感到为之震撼。很多地方一年前还是拆迁工地,现在已经是高楼林立,很多原来的河、渠成为优美的水系景观,很多去年规划中的项目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城市规模扩张实现突破。“五环聊城”外环路建设基本完工,完成投资22亿元,全长100公里,总面积493.7万平方米。通过精心培育,“聊茌东大三角”即将成为东融济南的前沿阵地、跨越赶超的强力支点和一体发展的重要平台。去年分设的高新区迅速拉开了道路框架,超前实施了自行车慢行道系统,新增建筑面积260万平方米,一座现代化科技新城正在加速崛起;江北水城度假区建设了高标准的水城大道,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市中心城区预计新增建成区面积约40平方公里,新增城镇人口近10万人。在各县(市)城区,一座座新城拨地而起,冠县、茌平县新增建成区面积都达到10平方公里;临清南部新区增加了5平方公里;莘县徒骇河以南路网建设全面拉开,可新增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

――靓点工程多。市城区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大力实施了20个城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0多亿元。徒骇河滨河大道全线贯通,形成了高品位的风景区,“中华水上古城”实现对外开放,市民文化活动中心竣工投入使用,填补了我市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空白,东昌湖、周公河等水域环境得到有效完善和治理。茌平县金牛湖、阳谷县金水湖、莘县徒骇河都形成了赏心悦目的滨水景观。

――绿化提升力度大。全市新增绿化面积达到了2047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2%。中心城区新增绿化面积1200公顷,建设了环城绿带,实施了柳园路、花园路、松桂路等10条道路绿化提升和望湖公园、青年渠改造工程,形成了一批生态游园和高标准的绿化景观大道。

――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全覆盖。8月份以来,我市先后召开了3次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大规模的环境整治高潮,全市上下集中攻坚克难,打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环卫全民战、歼灭战,中国历史上5000年没有解决的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得到明显改观,农民群众家门口的臭水沟变成了明净的小池塘,垃圾围村围镇现象基本杜绝。全市投入资金近5.5亿元,动用机械近10万台(次),出动人力145万人(次),对全市6458个村庄(社区)进行了全面整治提升,集中清理垃圾395万吨,以往垃圾围村、围镇现象基本消除。各乡镇基本建立起从保洁、收集到清运的完整体系,“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网络基本形成,受到了广大农村群众的一致欢迎,群众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民生改善力度前所未有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城乡建设的落脚点、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在城市安居乐业,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舒适、开心、幸福。因此,我市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把民生放在优先位置,把顺应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增进群众福祉、赢得群众满意作为最重要的标尺,使越来越多的群众切实体会到城市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踏实和幸福。

――城镇功能明显提升。全市预计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170亿元,同比增长约50%。全市新增城乡道路1700公里,其中城市道路430公里;建设配套污水、排水管线556公里,所有新建改造道路都实现了雨污分流;新开工建设污水处理项目12个;市垃圾焚烧发电厂投入使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新建、改造供水管网108公里,新增供水能力17.5万吨/日,新建供热管网11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近700万平方米。市城区实施了“五环聊城”工程和28条路网改造,增加道路长度200多公里。规模宏大的“五环聊城”道路工程基本完工,形成了环城交通网络,城市框架拉大到230平方公里。实施了44座桥梁建设,其中湖南路徒骇河大桥在全国同类悬索桥中长度位列第三,桥面宽度位列第一。

――村镇建设迈开新步伐。2014年,全市完成村镇投资196亿元,同比增长53%。全市有10个镇列入全国重点镇,省级示范镇增加到12个、市级示范镇重新调整为7个,形成了国家重点镇、省市级示范镇和一般乡镇梯次发展的良好布局。在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我市坚持统一规划,开发带动,成片改造,19个省、市级示范镇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亿元,建成区增加人口4万人。彻底改变了“一条街、两排房”的形象,构建起了路网框架,完善了基础设施,一些省级示范镇已初步展现出现代化小城市的风采。在省政府织组织的年度考核中,我市省级示范镇排名大幅前移。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与危房改造。全市累计实施农村新型社区510个,其中26个社区人口规模达到3000人以上。社区还同步实施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广大农民搬进了宽敞明亮、温暖舒适、环境优美的楼房新居,实现了世代农民过上了与城里人一样生活的美好梦想,农村新型社区正逐渐成为广大农民的幸福家园。

靓点工程前所未有

1城镇规划建设上,各县(市区)、各示范镇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重生态、重文化、重品位、重产业支撑,正在形成一批城镇化的新靓点。

――突出了生态宜居。各级都注重把城镇建设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比如,阳谷县投资6.3亿元,在县城南部建设了占地1200亩的金水湖公园,在北部堆起了谷山;茌平县博平镇依托徒骇河,规划建设了2.2平方公里的滨河新城,跨徒骇河两岸正在按4A级景区标准建设滨河公园。

――突出了历史文化。比如,高唐县清平镇实施了古镇恢复工程,建设了民俗一条街和仿古商贸城,并利用森林公园举办高水平的自行车赛和采摘节,被评为全省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东阿县牛角店镇在城郊村改造上,注重与文化、公园、活动中心等相结合,正在投资建设占地90亩的金牛公园。

――突出了产业支撑。比如,市经济开发区建起了全市规模最大的会展中心,引进发展了红星美凯龙、汇通钢管等一批企业,为城市扩张奠定了基础。不少小城镇也是如此,比如,高新区顾官屯镇、阳谷石佛镇都是通过加强与大型企业的合作,产业、城镇一同谋划,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现了工业化、城镇化良性互动;临清烟店镇、莘县古云镇、东昌府区郑家镇,也都坚持城镇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特色产业发展支撑了城镇建设,城镇建设又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一幅幅城市变革的新景映入眼帘,一阵阵转轨提速、攻坚决战的战鼓雷动,一张张溢满幸福的笑脸鼓舞人心。一年多来,聊城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的生动实践中,描绘出了一道道绚丽的风景,使这座江北水城展现出了日新月异的风姿,我们有理由相信,聊城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