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建局2024年重点工作计划
字号:
大 中 小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2024年度重点工作台账 | |||||
工作目标:深入落实市委“6293”工作思路,贯彻市政府“聚力攻坚突破年”部署要求,聚焦城乡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把握群众安居宜居基点,积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房地产、城市更新、村镇建设、建筑业、安全生产等五项重点工作焕新蝶变、能级跃迁,争取多项经验在全省推广,奋力开创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 |||||
序号 | 工作事项 | 重点工作任务 | 工作目标及措施 | 完成时限 | 备注 |
1 | (一)聚焦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房地产业平稳发展、提质转型。谋划开展高品质住宅建设、保障性住房统筹和物业服务提升三大攻坚行动。 | 围绕高品质住宅下功夫、求突破。 | 制定《高品质住宅开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24年在主城区选定10个以上项目、其他县(市、区)2个以上项目,列入市级高品质住宅建设试点。发挥好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作用,“一项目一方案”落实资金支持,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合理融资需求;落实在建项目包保责任,加强预售资金监管,防止出现新的房地产风险。落实房票政策,动态更新房源超市,指导主城区已拆除未建设安置房以及按规划需要拆除的项目,全面落实房票政策,鼓励企业用房票参与土地竞拍。 | 12月底 | |
2 | 围绕住房保障齐发力、见实效。 | 开展逾期安置房建设攻坚行动,将时间久、进展慢的未完成棚改项目和城镇开发边界内未建成社区项目实施挂牌督办。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79套。统筹实物保障和租赁补贴两种形式,发放租赁补贴609户。 | 12月底 | ||
3 | 围绕物业服务及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下真功、出成绩。 | 实施“红色物业”提升行动,持续开展物业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探索信托制物业、第三方监管2项试点,落实加装电梯、维修资金管理、前期物业招标、物业服务“红黑榜”、承接查验5项制度,全力解决物业领域突出问题。2024年,改造老旧小区174个。 | 12月底 | ||
4 | (二)做好城市更新大文章,推动城市建设提质增效、提级扩能。重点在城市更新体制机制、城市主轴绿色低碳改造、市政设施提升、老旧小区服务综合体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五个方面发力,坚定不移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 完善城市更新机制体制。 | 落实《山东省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方案》,围绕“十大工程”,建立2024年度城市更新项目库,并对各县(市、区)城市更新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定期督导调度。建立城市更新专家库,为城市更新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开展城市更新创新案例(机制)研究,解剖麻雀,深入分析经验做法。 | 12月底 | |
5 | 在城市主轴绿色低碳改造上提质增效。 | 加快东昌路绿色低碳改造项目建设进度,力争5月底前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6月底前完成门头牌匾改造及空调外机改造,7月底前实现既有建筑改造工程全部验收;积极推进两处地下停车场建设,3月底前完成聊城三中临时操场施工,尽量减少对在校学生体育活动影响;力争8月底前完成操场施工并移交学校正常使用,10月底前完成地下停车场施工;集中攻坚绿色低碳儿童科普基地及过街天桥建设,尽快明确过街天桥建设方案,做好项目开工建设准备;在具备施工备件后,力争70天完成过街天桥项目建设,8个月完成科普基地施工,初步具备开放条件。 | 12月底 | ||
6 | 在市政设施项目建设上提质增效。 | 加快推进中心城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清零,实施东昌路、向阳路等城市主干道雨污分流改造,提高排水管网质效;持续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加快实施柳园南路等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加快松桂大街徒骇河桥、西关街跨铁路桥等项目施工进展,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开展“国球进公园”“国球进社区”专项活动,新增一批乒乓球场地,结合城市建设实际,建设足球场2处,篮球场6处,羽毛球场6处,满足群众户外运动需要。 | 12月底 | ||
7 | 在推动实施嵌入式服务综合体项目上提质增效。 | 利用“插花地”“夹心地”等闲置低效利用地块和小区配建房,通过改造提升,在市城区(含茌平)建设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使“城市伤疤”向“城市亮点”逆袭,提高城市居住品质,提升群众满意度。2024年,计划建设一批嵌入式服务综合体,争创国家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城市。 | 12月底 | ||
8 |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 结合住建部、国家文物局评估组工作要求,实施全市城乡历史文化常态化保护传承工作,深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和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推进古城业态活化;持续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编制聊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加强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积极推进朝城镇申报第八批国家历史文化名镇;认真执行每年向党委专题报告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制度。 | 12月底 | ||
9 | (三)擦亮聊城建造金招牌,推动行业发展积厚成势、全面突破。深入开展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着力在建筑资质企业提升、外埠市场开发、延长建筑产业链条、提升建筑设计水平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 在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 开展年度“强县强企”命名活动,对2023年度聊城市“建筑业强县”、“建筑业综合实力十强企业”、“建筑业跨越发展十强企业”、“建筑业外拓市场十强企业”等开展命名活动;加强“政银企”对接合作,加大与招商银行等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金融机构协作,加强沟通交流,为政银企合作搭桥牵线;落实领导联系帮包企业制度,确立企业为年度重点扶持单位,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培育建筑业企业晋档升级。 | 12月底 | |
10 | 在开发外埠建筑市场上实现新突破。 | 依托外出施工行业党委,开展外出项目资源推介、省外观摩、供需对接、外地项目调研等活动,引导重点企业进一步拓展外部市场和跨地区、跨国经营。 | 12月底 | ||
11 | 在做优建筑产业链条上实现新突破。 | 绿色建材行业计划新增省级以上优质企业2家以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企业1家以上,形成科学布局、集聚发展的产业生态。 | 12月底 | ||
12 | 在提升建筑设计水平上实现新突破。 | 以试点项目落实为抓手,推行建筑师负责制,稳步推广BIM技术,组织开展试点示范,推动数据在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应用。严格施工图审查把关,全面实行“阳光图审”“五公示、三报告”制度,探索BIM审图和AI审图,对标国内最高标准、最佳实践,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经验。 | 12月底 | ||
13 | (四)把牢绿色低碳主方向,推动发展方式提档升级、加快转型。实施雨污合流管网改造、绿色建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三大工程,以实际行动服务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 推动雨污管网改造加力见效。 | 加快推进“两个清零”,2024年,全市改造雨污合流管网90公里以上,全市城市(县城)建成区实现雨污合流管网清零;持续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果,加大建成区水体排查频次,实现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全市新增海绵城市5平方公里、新增综合管廊6公里。 | 12月底 | |
14 | 推动绿色建筑加力见效。 |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积极创建省级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基地、示范工程及绿色建造示范工程。2024年,全市新增绿色建筑300万平方米,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比市辖区不低于50%、县(市)不低于40%。 | 12月底 | ||
15 | 推动建设宜居和美乡村加力见效。 | 提升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新建污水处理设施6处,新增处理设施规模8000m³/日,新增污水收集管网58.5公里。推进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15户,持续巩固全市农村新建房屋“点菜单”式改革成果,实现全面覆盖、优化提升、资源共享;深入开展农村改厕提升,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深入实施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完善支持政策,实行市县领导“一对一”包镇制度,全方位支持6个省级试点镇建设,2024年完成23个项目建设。 | 12月底 | ||
16 | (五)坚持质量安全高标准,推动安全监管长效长治、全面提升。按照“管理责任压实、现场管控增效、基础工作提质”的工作目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自建房安全整治、危大工程专项整治、工程质量提升专项整治、消防审验违法违规专项整治等五个专项整治,坚决守牢“一排底线”,以更高水平安全护航全市高质量发展。 | 开展建筑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 重点抓好季节性安全检查和各类暗访检查,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专项检查行动,全面排查整治安全生产隐患,实现在建项目、在用设备检查全覆盖。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积极开展各类应急演练,切实增强企业管理人员及一线工人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 持续开展 | |
17 | 开展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 | 加强组织调度,落实属地责任,推动整治措施从“管控措施”向“工程措施”转变,5月底前全部完成整治工作任务。 | 5月底 | ||
18 | 开展危大工程专项整治。 | 建立“企业自查、属地巡查、市级督查”工作机制,构建全覆盖、全方位的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压实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责任,切实消除影响施工安全的重大隐患。 | 持续开展 | ||
19 | 开展工程质量提升专项整治。 | 全面推行“先验房后收房”,完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体系,制定工程质量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任务分解表,督促各方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提升工程质量。 | 持续开展 | ||
20 | 开展消防审验违法违规专项整治。 | 规范体系建设,管好市场服务机构,规范服务行为,严厉打击技术服务造假行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组织开展消防审验违法违规专项治理,对“未审先建”、“未验先用”、“应备未备”的违法行为开展大检查,查处消防审验违法违规行为。贯彻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建设工程消防审验监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对各县(市、区)指导帮扶,做到市县同步推行“服务+监管”消防审验工作模式。深入打造“消防审验专家行”服务品牌,助力重点项目高质量建设、快速度验收、早投产见效。 | 持续开展 |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