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人 | 王恒 | 建议时间 | 2021-03-30 00:00:00 |
---|---|---|---|
建议内容 |
1、 现状及问题 当今城区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业主们每天出行都必须乘坐电梯,而随着城市发展,机动车数量增加,停车难问题的日益突出,现在人们的短途出行,更愿意选择骑电动车。当这两者同时成为不可或缺的时候,问题也就出现了。电瓶车随意进出载客电梯的现象逐渐增多,电动车搭乘电梯“上楼”,不仅会加重电梯的负荷,也存在安全隐患。5月10日在成都某小区就发生了电动车在电梯内自燃,仅仅不3秒的时间轿厢便被浓烟吞没,当时正在电梯内的四名成人和一名婴儿都不同程度受伤,电梯内更是一片狼藉。 另外,电瓶车进入电梯不仅造成了拥挤,还影响电梯运行速度,耽误上下班时间。电动车还容易对轿厢发生碰撞、挤压,可能会使轿厢壁、轿门、厅门和轿门地坎、厅门地坎变形,造成电梯故障。如果电动车发生线路破损,超出使用年限,电动车会变得“易燃易爆”,加上电动车的材质,一旦着火会释放大量的有毒烟气,极易造成小区住户的人员伤亡。 虽然在2017年公安部就出台了《关于规范电瓶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明文规定:“严禁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瓶车或者为电瓶车充电”。2019年应急管理部等五部门也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重点整治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人车同屋”“飞线充电”等突出问题,但令人无奈的是,不少业主并不配合,仍我行我素。 二、分析原因 1、小区内没有设置足够的电动车集中停放区或停车棚,而在小区外停放,一是怕影响正常通行,二是怕电动车被盗。 2、没有配套的充电设备,小区内没有设置充电桩,或充电桩数量不足,不能满足业主的充电需求,电动车进梯入户成了无奈之举。 3、业主缺乏消防安全意识,没有意识到电动车进入电梯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心存侥幸,车主对于可能造成的火灾隐患,不以为然,觉得那些火灾都发生在别人身上,而事故发生时,又缺乏自救知识和自救能力。 三、对策及建议 1、新建小区应规划电动车集中停放的车棚,并安装配套足量的充电设备,本着“可行、可靠、方便、安全”的原则施工建设。对于老旧小区,应陆续对一些老旧小区加装了充电桩,同时对有条件的小区加装电动车停车棚,从停车规范的源头做起,美化小区环境,让小区更宜居。 2、政府相关部门可联合小区物业在小区内进行专题安全宣讲活动,并在小区公共宣传栏张贴电动车规范停放、充电及禁止电动车进入电梯的通告宣传单页,或者在电梯内进行视频公益宣传,提高业主对于电动车进入电梯存在安全隐患的认识,业主之间亦可互相监督,维护自身及家人安全。 3、利用科技能力禁止电动车进入电梯,即在电梯内加装电瓶车电梯拒止系统。防止电瓶车进电梯的识别系统可以根据电梯内的画面自动识别,一旦监测到有电瓶车进入电梯,就会发出提示音“电瓶车不得进入电梯”,并自动停止启动和运行,防止电瓶车进电梯的识别系统还会自动将居民推着电瓶车乘坐电梯的过程进行录像,发送至物业工作人员的手机App上,通过查询“违规列表”,即可找到乘梯人所在的楼栋、楼层。 4、相关部门加强对电动车进电梯行为的监管和处罚措施,提高违规成本,从严治理电瓶车进电梯现象,以达到小区电梯运行环境的文明、安全、高效。 |
答复时间 | 2021-07-01 00:00:00 | ||
办理类型 | |||
办理情况 |
王恒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严禁电动车进电梯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现将有关事项答复如下: 一、关于小区建设充电设施方面:今年,市住建局会同市财政局、资规局、行政审批局、发改委共同研究印发了《聊城市加快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按照“应建尽建、布局合理、安全规范、方便实惠”的原则,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解决消防隐患为根本,以智能化为方向,根据各住宅小区实际情况,区分新建住宅小区、老旧小区、已建成未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的住宅小区,实行一案一策,分类实施。对新建住宅小区,将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及智能化充电设施的规划、建设作为审批、验收的前置条件。原则上每幢楼配建停车棚,且集中敷设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充电车位按照不低于规划非机动车停车位总数的50%配置,确保充电场所、设施与住宅小区“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对列入改造计划的老旧小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将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及智能化充电设施增建、改建工作作为必改项统筹推进。对在建和已建成未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的住宅小区,根据各小区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公共场所、原有的自行车库(棚)、架空层或地下车库等空间,分批规划增建、改建电动自行车智能化集中充电设施,原则上按照不低于小区总户数的30%进行配置;对现有不符合相关要求、存在安全隐患的充电设施进行改造,确保符合消防安全专业技术要求。 二、关于加强安全宣传防范方面:市住建局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仲裁委开办“水城红色物业集结号”栏目,邀请市消防救援支队、法律专家宣传消防法律法规、讲解经典案例,让广大群众了解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的危害。讲解居民禁止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停放电动车,禁止违反用电安全要求私拉电线和插座给电动车充电。同时,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利用小区微信群、宣传栏等媒介对业主进行宣传教育,让业主了解电动车发生火灾的原因及防范措施,电动车电瓶充电时注意事项,做好电动车充电过程中的防护,避免长时间充电等,防范火灾事故发生。 三、关于利用科技能力禁止电动车进入电梯方面:电动车搭电梯进楼道充电,成为高层居民楼的一大隐患,威胁着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是小区安全管理的一大难题。对此,市住建局将一方面积极推动电动车充电设施安装事宜,另一面探讨在电梯安装“电动车禁入电梯识别管控系统”,采取电动车入梯监测,一旦进入停止启动和运行,用科技手段加强禁止电动车进入电梯的管控,增加安全系数。 四、关于加强对电动车的监管和处罚方面: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电动车进电梯行为的监管和处罚措施,提高违规成本,从严治理电瓶车进电梯现象,以达到小区电梯运行环境的文明、安全、高效。
|
||
主办单位 |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